国际奥运会委员名单-国际奥运委员会总部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成立之初的成员国

国际奥运会委员名单-国际奥运委员会总部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成立之初的成员国有12个:法国、英国、希腊、瑞典、意大利、俄国(现在的俄罗斯)、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新西兰、美国、阿根廷、匈牙利。

国际体育代表大会于1894年6月18日至24日在巴黎胜利召开。来自12个欧美国家的79名正式代表参加了会议。在这次历史性的会议上,一致通过恢复奥林匹克运动的宪章,确定了现代奥运会的宗旨,并规定只允许业余运动员参加。为了筹办现代奥运会,还正式成立了奥运会的永久性的领导机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申奥成功的功臣是谁

何振梁,男,1929年出生,浙江上虞人,大学毕业(上海震旦大学理工学院电机系)。现任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奥委会文化和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顾问、执委。

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奥委会秘书长、副主席、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顾问,中国田径协会主席,中国赛艇协会主席,亚洲赛艇联合会主席。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委员、副主席。奥林匹克团结委员会委员,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委员,大众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席,种族隔离和奥林匹克主义委员会委员,奥林匹克勋章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届奥林匹克大会筹备委员会成员,百年奥林匹克大会——团结大会研究委员会委员,文化委员会主席。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顾问。

回答者:航空母舰001 - 经理 四级 7-26 12:41

大家应该记住,最大的功臣是一个叫做何振梁的老人。

看过莫斯科申奥直播的人一定还记得,2001年7月13日,何振梁作为北京申办陈述人的第一句话就抓住了所有人的心:

“不论你们今天作出什么决定,都将载入史册,但只有一种决定可以创造历史——你们今天的决定,可以通过体育运动促使世界和中国拥抱在一起,从而造福全人类,如果你们把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荣誉授予北京,我可以向你们保证,7年后的北京,让你们为今天的决定而自豪。”

“Bravo(棒极了)”,都灵市冬季奥组委副主席艾弗琳娜在众人的掌声中大喊。

何振梁用英语和法语交替说出自己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崇敬,这是他真正动情的时刻,这也是他一生中能为国家做的最后一件大事了。

这也是何振梁第二次为中国申办奥运会效力。此前,为了北京申办2000年第27届夏季奥运会,何振梁在三年时间内飞遍五大洲,飞行里程超过64万公里,可以绕行地球10圈。以至有认识的机场工作人员问:“你不是昨天才回吗,怎么今天又出国了?”

第一次,奇迹没有发生。1993年9月23日,摩纳哥的蒙特卡洛,45对43,“两票之差使北京失去机会”。

到了1994年,何振梁从国家体委的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为了他有更多的时间为国际奥林匹克事业做事,萨马兰奇委任他为文化委员会主席。

在他的主持下,1997年,在瑞士举办的“世界体育文化论坛”,引起了世人关注。“他让文化委员会获得了青春,”萨马兰奇这样赞许道。

但何振梁内心更看重的,是利用自己在国际奥委会工作的机会,为中国申办奥运会创造条件,积蓄力量。

1998年11月,中央批准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何振梁知道,这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战了,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直到2001年7月,他代表北京作第二次申奥陈述时,他已经是72岁的古稀老人。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萨马兰奇拆开信封,宣读国际奥委会委员们的投票结果: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举办权,授予北京。”当“北京”这最后两个字从萨嘴里吐出时,直播大屏幕上出现了何振梁特写——这个满头银发的老人,泪水恣意流淌。

自此,何振梁逐渐淡出世人视野。

参考资料:

回答者:against_all - 兵卒 一级 7-26 12:42

2004年8月13日,第28届奥运会在希腊雅典开幕。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一位七旬老人——前国际奥委会执委、现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对此比其他人更多一番感慨…… 曾记得,1993年9月23日,蒙特卡洛城。北京申奥常务副主席何振梁,一大早就服下了预防心脏病发作的药,并把药另备好一份放进口袋里。他仔细检查过申办奥运会的文件后,乘车向会场驶去.在这次申办过程中,何振梁以国际奥委会副主席的特殊身份,频繁地与各国奥委会委员接触。在三个年头里,他多次出访。最紧张时,三天之内竟两次迈出国门。然而,悉尼以两票的优势获得了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当时,何振梁迈着沉重的步履,挤出一丝笑容,第一个走上前与澳大利亚委员高斯帕握手祝贺。

当晚,何振梁和夫人从会场返回饭店后,许多朋友打来电话表示慰问。夜深了,又一次响起电话铃声,是在北京的女儿打来的:“爸爸,我看了电视,您别太难过了,要保重身体,我爱你们。”何振梁放下电话,再也抑制不住的泪水夺眶而出.

何振梁的儿子何阳说,1993年以前,他从来没看到父亲哭过,即使是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候。何阳回忆说,何振梁过了两天随专机回来。家人做了一桌饭菜,在家里等着。何振梁到家后,一家人说话都小心翼翼,谁都不提申奥的话题。为了给父亲减压,何阳准备了好多录像带,可是何振梁都没心情看;有时劝他勉强看了,也是人坐在那里,心里不知在想些什么,让人觉得心酸。“1993年,我是强忍着泪水去应对世界上所有的媒体镜头和采访,等到四周没人了,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到2001年,何振梁的泪水又一次为中国申奥流下。不同的是,这一次是幸福的泪水。

这一次中国申奥成功,何振梁功不可没。国际奥委会规定不能邀请国际奥委会委员到申办城市访问,为让更多委员投北京一票,何振梁穿梭于各国委员之间。在表决前的半年时间内,何振梁走了20多个国家与地区。送交国际奥委会的重要文件、20多万字的《申办报告》,何振梁是英法文审定者之一。申办报告完成了,他因过度劳累住进了医院。2001年7月13日,担任陈述司仪的何振梁为北京申奥陈述画上了一个圆满精彩的句号。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最后归属是北京时,整个中国变成了一片欢腾的海洋。此时此刻,年逾七旬的何振梁心中充满无限的感慨。

何振梁1929年出生,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电机系。1950年4月,在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当翻译。这期间,何振梁学习了英语与俄语,参加了不少重要的外事活动.

新中国走向世界奥林匹克运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解放初期,全国体育工作由团中央兼管。1952年,何振梁曾随同当时的团中央书记荣高棠参加过赫尔辛基奥运会,这是他从事体育工作的开始。国家体委成立后,元帅出任主任,荣高棠调任国家体委副主任。荣高棠马上想到了何振梁,在他推荐下,元帅亲自下调令,何振梁被正式调到国家体委国际司。1980年,国际奥委会要求中国推举一名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奥委会推荐何振梁为候选人。1981年在德国巴登城举行的国际奥林匹克代表大会上,何振梁用流利纯正的法语代表中国代表团发言,震动了全场,之后他以全票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4年后,他又以全票当选执委。1989年以全票当选国际奥委会副主席。1999年7月,已70岁高龄的何振梁在国际奥委会第109次全会上再次以全票当选执委,被外国体育刊物评为全世界最有影响的十大体育***之一。

自从北京申奥成功后,何振梁便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他说:“我最大的愿望已经实现,现在只想安度晚年。”

话虽如此,接过国际奥委会文化与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的工作后,何振梁仍继续参与国际奥委会的工作。除了国际奥委会的工作,何振梁还在北京奥组委担任顾问。此外,他还在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兼任教授,传播奥林匹克文化。

前不久,有记者问已退居二线但壮志未泯的何振梁:“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点燃圣火的时候,您会在开幕式现场吗?”这位“奥运会年长的志愿者”回答说:“只要我身体还行,我一定会去的。”

中国何时成为国际奥委会正式成员

1979年11月26日,国际奥委会在洛桑宣布,经过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通讯表决,以62票赞成,17票反对,通过了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前此于10月在名古屋作出的承认中国奥委会为全国性奥委会的决定。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大会时,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国旗。这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第一次正式成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成员。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