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篮球苗子选拔-佛山市篮球队
蔡晨的球技怎么样
球赛称王,初遇恩师
姚明七八岁的时候,才拥有了第一个真正的篮球,那时候的小姚明对篮球并没有太多感情。在后来的自传《我的世界我的梦》里,姚明也承认自己从小的梦想就不是做篮球运动员,只要是名人就好。
在这点上,蔡晨和姚明有些相像。虽然很早就拥有了自己的篮球,很早就跟爸爸一起打篮球玩,但蔡晨只是单纯地喜欢篮球,篮球也许只是一个他的玩具。蔡晨从没有想过和爸爸一样,将来专门从事篮球运动,把自己的未来栓在这小小的皮球上来。不过,他的人生轨迹,在一次打球时的偶遇发生了改变。
少年蔡晨的成长早已教练和篮球专业人士盯上,可是蔡晨的爸爸、妈妈深知如果这样,儿子可能很难有学习的机会,蔡广生和陈静不想让儿子重复他们过去走过的路,他们特别希望蔡晨将来能考上一所大学,而篮球只是他的一个特长。这也是在当蔡晨接到专业队伍邀请时,蔡家选择放弃而去美国边学球边上学的基本原因,这是后话。
5岁那年,蔡晨在广州的育才小学上了一年级。蔡晨的父亲蔡广生、母亲陈静都是北方人,按照他们那个时代的上学要求,孩子发育到7岁才是上学的时候,所以,他们担心5岁就上学的蔡晨跟不上学习的节奏,甚至导致他厌学。让父母没想到的是,蔡晨上学之后并没有出现任何学习吃力的情况,考试排名一直名列前茅。蔡广生和陈静了解儿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后非常高兴,夫妻俩还为此曾出去喝上一杯庆贺。
蔡晨8岁的时候,他的身高就已经达到了1米80,这让他在同龄的小朋友更加鹤立鸡群。那个时候,他经常在篮球专业队出身的父亲陪伴下到篮球场打球。一次很偶然的机会,父子俩快练完的时候,恰好赶上了一次街头篮球华南区的比赛。父亲蔡广生看到了比赛的报名要求,分为成年组、青年组和少年组,恰好自己的年龄可以报名成年组,而儿子蔡晨的年龄可以报少年组,于是父子俩一起参加了这次华南区的街头篮球对抗赛。
这次篮球对抗赛是正规组织的区域比赛,有不少的球探和青年队教练专门来赛场看苗子。少年组的比赛几乎就是蔡晨的独角戏,本身就是篮球世家的他几乎干净利落地打败了来自华南区各个地方的对手,一举获得了最后的冠军,而且还将MVP的荣誉揽入了自己的名下,而蔡广生也和儿子一样获得了成年组的冠军。
广州青年队的教练严福伦当时是现场观众中的一个,他因此认识了蔡晨,并成为蔡晨篮球生涯的第一位恩师。当时,蔡晨的表现一下子就引起了严福伦的注意,当他通过组委会找到蔡广生询问蔡晨的情况时才发现老蔡的身高也象个铁塔一样,同样是冠军的称号更引起了严福伦的兴趣,他问蔡广生有关其太太的身高,当得知蔡晨的母亲陈静身高达到1米80时,严福伦喜上心头,立即向蔡广生提起请蔡晨加入广州青年队,也就是进入广州伟伦体校,严福伦预言:蔡晨最少能长到2米10,他同时告诉蔡广生,如果不送蔡晨进专业体校训练,那中国真就少了下一个王治郅了。
蔡广生回家和老婆陈静商量了了许久,2人终于决定让蔡晨暂时进入广州青年队训练,但学习绝不能耽误,他们后来把蔡晨的学籍留在了广州七中。接下来蔡晨进入到严福伦门下,一练就是3年。
克服困难,走读学球
蔡晨去伟伦体校之前在体工队参加李晓琴办的篮球兴趣班,蔡晨上篮球兴趣培训班的时候,父母每天是在上下班的时候接送儿子到体校训练。在蔡晨几岁的时候爷爷奶奶都经常看护他,到了8岁时,爷爷奶奶返回北方的老家,有一段时间蔡晨并没有家人太多的照顾。
那个时候蔡晨家住在广州的沙河顶,一天,父母都有事,没有时间送蔡晨去体工队训练,母亲问蔡晨,“今天你自己去培训班,行不行?”8岁的蔡晨有点胆怯地说:“还是有点害怕!”不过这次蔡晨还是坚定地自己走着去训练。
其实,那时候蔡晨早就熟悉了这条通往培训班训练的路,但是他担心在路上走很可能被周围的人说成是怪物,因为8岁长到1.70米的他平时走在路上,总会有些人对着他指指点点。
事实也是这样。那天蔡晨在路上的回头率还是非常高,回家之后他害羞地对母亲说:“今天在路上走了半小时,大家都看我,弄得真不好意思!”
9岁才进入伟伦体校开始系统化学习篮球,那个时候蔡晨开始住在体校。伟伦体校的教练严福伦是位名教练,在他的调教下伟伦体校曾涌现过像王仕鹏、陈江华这样的高水平运动员,老严以“严”字著称,不过对蔡晨他却是另一种教育方式。那个时候蔡晨是全队年龄最小的球员,换句话说,蔡晨只知道训练,其他的一概不知。严福伦决定努力打造这位单纯的孩子。
在训练中蔡晨属于那种有灵性的球员,虽然个子很高,但对教练的要求理解得非常快,而且他还是一位极其难得的左手球员,这样的特点让防守队员对蔡晨的防守更加困难。通过努力训练,蔡晨的球技与时俱进,而这段时间也是蔡晨身高长得最快的,到了12岁的时候,蔡晨的身高已经超过了1.90米,训练的阵营里他能算得上是小小巨人了。
经过在伟伦体校3年多的训练,蔡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能力,这也为他去美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训练受伤,坚定出国
一次偶然的训练营让蔡晨走上了赴美国训练的道路,不过这可能在外人眼里是个结果,但在蔡晨的家人来看,是选择进专业队,还是走另一条从没有人走过的“新职业化”道路的问题。
蔡晨渴望打好篮球,家人也同时希望蔡晨能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这样才会在将来有一天不打球的时候能靠自己养活自己。在这一点上蔡晨的妈妈和姚明的妈妈非常相象,当姚明小的时候他的妈妈担心姚明的教育问题,在姚明的自转里曾经提到,姚明的妈妈希望姚明能到体校打球取得一定的名次之后可以有机会在长大后考大学的时候加分,这样就可以以特长生的名义更容易考上大学,当年姚明的妈妈并不希望姚明将来进入联赛打球,不过姚明最后还是通过CBA走进了NBA殿堂。
不过在蔡家的计划里,蔡晨所走的路和姚明不太一样。蔡妈妈说,不管蔡晨的篮球之路是否成功,都要儿子上个大学,这是最重要的目标。蔡晨的家人就是从专业队里出来的,他们比谁都了解运动员的学习和训练状态,中国的学校体系某种意义上让运动员错过许多,失去了很多学习和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于是蔡晨的妈妈开始打听去美国打球的事情,当听说在美国高中打球,如果学习不好的话将不允许到升入大学甚至不能去打NBA时,蔡晨的妈妈觉得这是很好的激励学习的方式。从那个时间开始蔡晨的妈妈就开始悄悄地学习英语,将近40岁的时候学习英语让蔡妈妈感到了辛苦,不过她不学不行,因为她还可以教儿子一些英语,这样才会拥有去美国的重要交流工具。早在那个时候蔡晨的家人已经做好了准备,让蔡晨将来不仅有机会到美国打球,而且还可以在美国上大学,如果将来有机会打上NBA更好,如果打不上还有后路,可以说这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的选择。
2006年蔡晨已经13岁,这个时候他代表广州青年队打了广东省运会,对手深圳队和佛山队都很强,其中还有在广东青年队效力的周鹏等队员参加,很显然广州队的实力不及有专业经验的其他两队,后来在省运会上得到了第三名。
虽然球队只得第三,但这不影响蔡晨的前途,很快他就收到了来自省队的调令,省青年队王怀玉教练已经把球衣给蔡晨准备好了,只能蔡晨同意,随后马上就可以进入省队。广东省青年队号称优秀球员的摇篮,里面涌现了易建联、王仕鹏等多名国手,这样的球队是无数篮球少年所向往的,可是蔡晨却最后没有选择去省青年队。
蔡晨未去省青年队当然有后来被美国教练尼科尔斯看中的原因,当然更重要的是蔡晨的父母认为中国式的训练方式不太适合蔡晨本身的成长,这是蔡晨选择与众不同的篮球路的重要原因。
蔡晨的父亲曾经找人计算过儿子可能会达到的身高,同时他也了解到中国一些巨人篮球运动员的成长过程。比如北京队的单涛和巴特尔小的时候在体校完全是采取“特殊”的方式培养,教练对他们2个执行什么时候睡醒什么时候训练的方式,保证的充足的睡眠之后2个队员都长到了2.10米,可是现在的专业队就不太一样,蔡晨的父亲举例说:“一般省和市的青年队都要早上很早跑圈,这对一些队员是适合的,不过对于正在发育期的蔡晨就不太适合,他更需要睡眠来保持正常的发育,而现在的国内训练却不能改变现状。”一位专业队教练曾经告诉蔡晨的父亲,这是没办法的事情,领导们喜欢运动队积极出早操,这是缺乏良好调节的运动体制问题。
现役CBA中有哪些都是广东青训出来的?
在CBA联赛,广东籍的球员并不多见,但是广东青训的球员还是存在一些的。下面就跟大家举两个现役广东青训出来的球员。
史鸿飞,苏州肯帝亚主力后卫,广东男篮青训的典型代表之一。史鸿飞职业生涯辗转过广东男篮,广州男篮(前佛山队),江苏男篮。常看史鸿飞比赛的球迷,即便是之前不知道他是出自于广东青训,但在看完他的比赛之后也能看出这是广东青训体系的球员。史鸿飞球技一般,但球风彪悍,小动作非常多。多次因为恶意的动作而遭到处罚,最有名的一次是史鸿飞因为动作太脏,遭到了江苏队内部停赛的处罚。
朱旭航,浙江稠州金租男篮的大前锋,广东男篮青训的代表之一。朱旭航出自广东青训,但是没能代表广东男篮出战过CBA比赛,从开始被租借至佛山队,到后来转会至浙江队但是从这名球员身上你也不难看出广东男篮青训的特点,即小动作、假摔都频繁出现。 知名度最高的一次就是和广东男篮一哥易建联冲突的那场比赛。从这些动作来看,朱旭航非常符合广东队杜锋的战术理念,又是一个内线球员,当年广东队怎么就舍得把他放走呢?
周湛东,山西汾酒的组织后卫,广东男篮青训代表人物之一。周湛东出自于广东青训,职业生涯之初效力于广东男篮,之后被交易至青岛男篮,现在加盟了山西男篮。同样的,他的技术特点也是典型的广东青训特点,跟史鸿飞一样,小动作甚多,标志性的垫脚更是时常出现。看看周湛东,再看看广东男篮现在的几个后卫,大家就不难发现这是一个体系出来的了。
杨金蒙,青岛男篮后卫,广东男篮青训代表之一。职业生涯初期效力于广东男篮,后来在广东队与青岛队的大交易来到青岛队。这名球员职业生涯并没有什么亮点,甚至很多球迷都不知道杨金蒙是谁。但是如果你看他比赛过程中的小动作和假摔等行为,就能推断出这也是广东青训出品,最经典的就是2016-2017赛季总决赛,杨金蒙对亚当斯的连环下绊子更是看的球迷一身冷汗。
广东青训基本都在广东,流落在外的也就史鸿飞、李原宇、朱宇航混的还行。
广东青训曾经确实可以堪比足坛的鲁能青训,但时代变了,大家都开始重视青训以后,靠着挖人起家的广东青训连他们自己都已经满足不了,现役中的好手更是寥寥无几。
与其谈广东的青训,不如谈谈辽宁青训,人家才是正了八经自己培养自己成才。现役中,像李晓旭、贺天举、刘志轩、郭艾伦、赵继伟、周琦、原帅、丛明晨等不胜枚举。
一大批优秀的基层教练是他们青训的源泉,其中,辽宁各市有一批好的老教练,很有经验,小队员的基本功在他们手下磨炼的非常扎实。
辽宁青训体系最完善,他们有青年队、少年1队、少年2队,3支队伍年龄环环相扣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辽宁省运会更是一个选拔优秀人才的大平台,每年都会有特别优秀的人才进入到各级梯队。
不仅是运动员,教练员的成长也是非常快的,蒋兴权指导培养的一批教练员如今都是国内响当当的优秀教练员,像李春江、吴庆龙、郭士强等。
造血功能强大的辽宁青训也正在收获着自己的果实,看看辽宁队的阵容,绝大多数本土主力均出自自家青训。
除了在广东队的现役球员,在各俱乐部的原广东青训比较优势的从顶薪排下去有:四川队李原宇,浙江队朱旭航,江苏队史鸿飞,山西队任骏威,上海队董翰麟菊明欣,北京首钢刘晓宇,青岛队刘传兴杨金蒙邵英伦赵戍宏,还有福建队徐铭智方渭博出租的李英博刘旭乘等,他们在各俱乐部大多是队里的主力,如果挑十个加二个好点的外援一定还是强队,每个位置都有优秀的球员。
有上海的董瀚麟、鞠明欣、高尚,浙江的朱旭航,广厦的李京龙,江苏的史鸿飞,同曦的赵天褶,青岛的杨金濛、刘传兴、赵戍宏、邵英伦,山西的任俊威、张涵钧、周湛东,北京的刘晓宇、李佳益,四川的李原宇,福建的李英博、方谓博、徐铭智、刘旭乘。从广东宏远青训出来的球员人数目前名列CBA各队第一。
广东青训人才辈出,许多CBA球队从中受益。广东为什么能成为CBA获得冠军次数最多的球队?广东的青训绝对占了大部分功劳。 广东作为CBA目前在青训方面做得最好的球队之一,为自己的球队和其他CBA球队输出了非常多优秀的球员。 除了已经退役的如 朱芳雨,王仕鹏,杜锋,陈江华等 为广东王朝立下汉马功劳的球员以外,目前CBA联赛现役球员当中还有许多优秀的球员都是从广东青训系统走出来的,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广东青训首先是为自己的一线队伍进行人才的培养和输出,避免出现人才的断层,所以现阶段广东队伍当中大部分球员都来自自身的青训系统,比如我们所熟知的 易建联、周鹏、任骏飞、胡明轩、徐杰、杜润旺等球员。
除了留守广东的球员,还有一些球员就加入到其他的CBA队伍当中,比如 董瀚麟、史鸿飞,鞠明欣,任骏威,徐铭智,邵英伦、杨金蒙、刘传兴、赵戍宏,李原宇,刘晓宇,高尚,朱旭航等人, 这些球员当中有些已经成为球队的主力球员,有一些球员已经拿到CBA球员顶薪的待遇。
真的可以说一句, ”广东出品,必属精品“ 。重视球队的青年梯队建设,有助于帮助球队完成新老交替,人才更新等球队发展的关键阶段,广东青训从全国各地寻找优秀的苗子,加强和院校之间的合作,还有易建联发起的”薪火阵营“篮球培训机构等等方式都值得其他球队学习和借鉴。
易建联 徐杰
蔡晨的运动生涯
凭蔡晨的家庭背景,还有他的身体素质,他可以轻而易举地走绝对多数中国篮球运动员走过的专业化路线——进入体校、俱乐部球队,也许一路走下去就能到国家队,他的前途似乎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能看得到的,但是蔡晨的选择是——抛弃省队和俱乐部的橄榄枝,“不走专业化,只走职业化”。 姚明七八岁的时候,才拥有了第一个真正的篮球,那时候的小姚明对篮球并没有太多感情。在后来的自传《我的世界我的梦》里,姚明也承认自己从小的梦想就不是做篮球运动员,只要是名人就好。
在这点上,蔡晨和姚明有些相像。虽然很早就拥有了自己的篮球,很早就跟爸爸一起打篮球玩,但蔡晨只是单纯地喜欢篮球,篮球也许只是一个他的玩具。蔡晨从没有想过和爸爸一样,将来专门从事篮球运动,把自己的未来栓在这小小的皮球上来。不过,他的人生轨迹,在一次打球时的偶遇发生了改变。
少年蔡晨的成长早已教练和篮球专业人士盯上,可是蔡晨的爸爸、妈妈深知如果这样,儿子可能很难有学习的机会,蔡广生和陈静不想让儿子重复他们过去走过的路,他们特别希望蔡晨将来能考上一所大学,而篮球只是他的一个特长。这也是在当蔡晨接到专业队伍邀请时,蔡家选择放弃而去美国边学球边上学的基本原因,这是后话。
6岁那年,蔡晨在广州的育才小学上了一年级。蔡晨的父亲蔡广生、母亲陈静都是北方人,按照他们那个时代的上学要求,孩子发育到8岁才是上学的时候,所以,他们担心6岁就上学的蔡晨跟不上学习的节奏,甚至导致他厌学。让父母没想到的是,蔡晨上学之后并没有出现任何学习吃力的情况,考试排名一直名列前茅。蔡广生和陈静了解儿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后非常高兴,夫妻俩还为此曾出去喝上一杯庆贺。
蔡晨8岁的时候,他的身高就已经达到了1米80,这让他在同龄的小朋友更加鹤立鸡群。那个时候,他经常在篮球专业队出身的父亲陪伴下到篮球场打球。一次很偶然的机会,父子俩快练完的时候,恰好赶上了一次街头篮球华南区的比赛。父亲蔡广生看到了比赛的报名要求,分为成年组、青年组和少年组,恰好自己的年龄可以报名成年组,而儿子蔡晨的年龄可以报少年组,于是父子俩一起参加了这次华南区的街头篮球对抗赛。
这次篮球对抗赛是正规组织的区域比赛,有不少的球探和青年队教练专门来赛场看苗子。少年组的比赛几乎就是蔡晨的独角戏,本身就是篮球世家的他几乎干净利落地打败了来自华南区各个地方的对手,一举获得了最后的冠军,而且还将MVP的荣誉揽入了自己的名下,而蔡广生也和儿子一样获得了成年组的冠军。
广州青年队的教练严福伦当时是现场观众中的一个,他因此认识了蔡晨,并成为蔡晨篮球生涯的第一位恩师。当时,蔡晨的表现一下子就引起了严福伦的注意,当他通过组委会找到蔡广生询问蔡晨的情况时才发现老蔡的身高也象个铁塔一样,同样是冠军的称号更引起了严福伦的兴趣,他问蔡广生有关其太太的身高,当得知蔡晨的母亲陈静身高达到1米80时,严福伦喜上心头,立即向蔡广生提起请蔡晨加入广州青年队,也就是进入广州伟伦体校,严福伦预言:蔡晨最少能长到2米10,他同时告诉蔡广生,如果不送蔡晨进专业体校训练,那中国真就少了下一个王治郅了。
蔡广生回家和老婆陈静商量了了许久,2人终于决定让蔡晨暂时进入广州青年队训练,但学习绝不能耽误,他们后来把蔡晨的学籍留在了广州七中。接下来蔡晨进入到严福伦门下,一练就是3年。 8岁进入伟伦体校开始系统化学习篮球后,蔡晨在体校属于走读,父母每天是在上下班的时候接送儿子到体校训练。在蔡晨几岁的时候爷爷奶奶都经常看护他,到了8岁时,爷爷奶奶返回北方的老家,有一段时间蔡晨并没有家人太多的照顾。
蔡晨的家在广州的沙河,从家里到体校开车没有多长的时间,可是走路就要花上半小时的时间。一天,父亲和母亲上班都很急,已经没有时间送蔡晨去体校上课,母亲问蔡晨,“今天你自己去体校,行不行?”8岁的蔡晨有点胆怯地说:“还是有点害怕!”不过这次蔡晨还是坚定地自己走着去上学。
其实,那时候蔡晨早就熟悉了这条通往体校的路,但是他担心在路上走很可能被周围的人说成是怪物,因为8岁长到1.80米的他平时走在路上,总会有些人对着他指指点点。
事实也是这样。那天蔡晨上学路上的回头率还是非常高,回家之后他害羞地对母亲说:“今天在路上走了半小时,大家都看我,弄得真不好意思!”
伟伦体校的教练严福伦是位名教练,在他的调教下伟伦体校曾涌现过像王仕鹏、陈江华这样的高水平运动员,老严以“严”字著称,不过对蔡晨他却是另一种教育方式。那个时候蔡晨是全队年龄最小的球员,换句话说,蔡晨只知道训练,其他的一概不知。严福伦决定努力打造这位单纯的孩子。
在训练中蔡晨属于那种有灵性的球员,虽然个子很高,但对教练的要求理解得非常快,而且他还是一位极其难得的左手球员,这样的特点让防守队员对蔡晨的防守更加困难。通过努力训练,蔡晨的球技与时俱进,而这段时间也是蔡晨身高长得最快的,到了12岁的时候,蔡晨的身高已经超过了1.90,训练的阵营里他能算得上是小小巨人了。
经过在伟伦体校3年多的训练,蔡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能力,这也为他去美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次偶然的训练营让蔡晨走上了赴美国训练的道路,不过这可能在外人眼里是个结果,但在蔡晨的家人来看,是选择进专业队,还是走另一条从没有人走过的“新职业化”道路的问题。
蔡晨渴望打好篮球,家人也同时希望蔡晨能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这样才会在将来有一天不打球的时候能靠自己养活自己。在这一点上蔡晨的妈妈和姚明的妈妈非常相象,当姚明小的时候他的妈妈担心姚明的教育问题,在姚明的自转里曾经提到,姚明的妈妈希望姚明能到体校打球取得一定的名次之后可以有机会在长大后考大学的时候加分,这样就可以以特长生的名义更容易考上大学,当年姚明的妈妈并不希望姚明将来进入联赛打球,不过姚明最后还是通过CBA走进了NBA殿堂。
不过在蔡家的计划里,蔡晨所走的路和姚明不太一样。蔡妈妈说,不管蔡晨的篮球之路是否成功,都要儿子上个大学,这是最重要的目标。蔡晨的家人就是从专业队里出来的,他们比谁都了解运动员的学习和训练状态,中国的学校体系某种意义上让运动员错过许多,失去了很多学习和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于是蔡晨的妈妈开始打听去美国打球的事情,当听说在美国高中打球,如果学习不好的话将不允许到升入大学甚至不能去打NBA时,蔡晨的妈妈觉得这是很好的激励学习的方式。从那个时间开始蔡晨的妈妈就开始悄悄地学习英语,将近40岁的时候学习英语让蔡妈妈感到了辛苦,不过她不学不行,因为她还可以教儿子一些英语,这样才会拥有去美国的重要交流工具。早在那个时候蔡晨的家人已经做好了准备,让蔡晨将来不仅有机会到美国打球,而且还可以在美国上大学,如果将来有机会打上NBA更好,如果打不上还有后路,可以说这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的选择。
2006年蔡晨已经13岁,这个时候他代表广州青年队打了广东省运会,对手深圳队和佛山队都很强,其中还有在广东青年队效力的周鹏等队员参加,很显然广州队的实力不及有专业经验的其他两队,后来在省运会上得到了第三名。
虽然球队只得第三,但这不影响蔡晨的前途,很快他就收到了来自省队的调令,省青年队王怀玉教练已经把球衣给蔡晨准备好了,只能蔡晨同意,随后马上就可以进入省队。广东省青年队号称优秀球员的摇篮,里面涌现了易建联、王仕鹏等多名国手,这样的球队是无数篮球少年所向往的,可是蔡晨却最后没有选择去省青年队。
蔡晨未去省青年队当然有后来被美国教练尼科尔斯看中的原因,当然更重要的是蔡晨的父母认为中国式的训练方式不太适合蔡晨本身的成长,这是蔡晨选择与众不同的篮球路的重要原因。
蔡晨的父亲曾经找人计算过儿子可能会达到的身高,同时他也了解到中国一些巨人篮球运动员的成长过程。比如北京队的单涛和巴特尔小的时候在体校完全是采取“养猪”的方式培养,教练对他们2个执行什么时候睡醒什么时候训练的方式,保证的充足的睡眠之后2个队员都长到了2.10米,可是现在的专业队就不太一样,蔡晨的父亲举例说:“一般省和市的青年队都要早上很早跑圈,这对一些队员是适合的,不过对于正在发育期的蔡晨就不太适合,他更需要睡眠来保持正常的发育,而现在的国内训练却不能改变现状。”一位专业队教练曾经告诉蔡晨的父亲,这是没办法的事情,领导们喜欢运动队积极出早操,这是缺乏良好调节的运动体制问题。
既然无法改变体制,只能选择去另外的适合自己训练的地方训练。一次训练过重导致腰部受伤让蔡晨的家人更坚定了将儿子送到美国训练学习的决心,于是在选择去省青年队训练还是到美国学习训练的时候,蔡晨的家人毫不犹豫的让儿子选择了后者。